中国哲学史研究相关论文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创作过程中,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种研究方法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试图进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先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有相当的了解。近百......
【正】《后汉书·刘焉传》注引《典略》:“熹平中,妖贼大起。汉中有张修,为太平道、五斗米道……使人为奸令祭酒……为鬼史,主......
2013年4月20至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
《中华大典·哲学典》(以下简称《哲学典》)包括:《儒家分典》(共七册),《诸子百家分典》(共三册),《佛道诸教分典》(共六册),计3200万字。......
刘学智,男,陕西西安人,1947年出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实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在近代中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梁启超开辟了新的学术视野,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驱;胡适、冯友......
在新的世纪中,中国哲学史学科依然承担着发掘和弘扬中国哲学史传统的历史使命。为了使这一使命能够在年轻一代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是李维武教授近年来从事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致思理路。这是一种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巴蜀文化通史·哲学思想卷》、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
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切入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行文分别从"历史与哲学"、"古人与今人"、"中......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
据顾颉刚先生《古史辨·自序》回忆,1916年,陈汉章先生讲中国哲学史,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商代的《洪范》。第二年,改请年仅2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形成过程中,"唯物等于进步、唯心等于反动"的教条主义......
勾勒了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从“两军对阵”到“认识史”和从“认识史”到“形上智慧”的两个转向。认为第一个转向使中国哲学史研......
晚近以来,梁启超于政治、学术影响之大,贡献之夥,著述之众、流风之盛,时罕有其匹。故而梁启超及其政治、学术等诸多方面成为后此各时期......
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中国哲学史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就每个阶段发展中的内容、特征、得失......
<正>杨立华:现代中国哲学的写作,语言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写《一本与生生》用了很多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西哲概念。其实这在当下的中国......
张立文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合"哲学的创始人。《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是张立文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董根洪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
陈荣捷(1901—1994),广东开平市长沙三江人。著名哲学家、朱子学专家。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定居美国并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针对......
<正>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
萧萐父主张哲学史研究"或纯化""或泛化""两端互补"。这一观点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
“朱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6日-7日在西昌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
现将全国哲学问题学术思想交流会讨论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讨1.体系需要改善。主要指过去流行多年......
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
<正>“哲学”一词对中国学人来说,是舶来之语。哲学这一学科也是在近代中、西学术的冲突与交融中逐渐构建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学人......
<正>1957年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是建国之后前30年规模最大的重要会议,目的是破除来自前苏联日丹诺夫以唯......
<正> 一 这是一个与中国哲学史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不只由于道家学是一个哲学流派,道教的宗教神学也是在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围内的问......
智慧的探索──冯契教授访谈录徐汝庄,童世骏:冯先生,您从事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已60来年,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您是一位中国哲学史的专家。但......
<正> 在学术界关于孔子"中庸之道"再剖判的百家争鸣中,1980年上学期,武汉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哲学史教学过程中,组织高年级学生和中国......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易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著名专家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下午2时在云南昆明寓所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1岁......
朱伯先生自1981年为研究生讲授“易学哲学史”课程,以后陆续有四卷本的《易学哲学史》面世。前段时间,我重新拜读了《易学哲学史》的上......
【正】 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的范畴问题引起了中国哲学史界的普遍重视。如《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专门开辟了"中国哲学史范畴概念......
<正> 发生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溯源的方法。其主要特点为由流溯源,由源及流,再由源流考察对象的发生发展。发生问题很早就为我国哲......
重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历史地位欧阳哲生胡适在哲学理论上主要是传播实验主义,因而一般论者认为他缺乏原创性的建树;但胡适的......
<正>孙叔平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于他的重要代表作《中国哲学史稿》1。这部近百万字的个人哲学史专著,于20世纪80年......
为开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时代而努力──推荐宫哲兵中国哲学史新探系列论文邓晓芒建国以来,学术界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贯彻马克思......
【正】 广西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第二次理事会于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在南宁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南分会决定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