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环节。工作十多年来,以前都是老师出示一课时要学习的生字,然后带着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老师讲得很吃力,学生越听越没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展示字词教学的魅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借助图画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教材配有大量的插图。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他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积极引导学生“字图对照”,尽量把文字符号转换成生动的画面,以引起学生兴趣,便于记忆。例如——下面是“舟”的教学过程:
师:(多媒体展示“舟”的演变过程,学生观看。)你有什么发现?先想一想,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们发现现在的“舟”字是把古代的“舟”字竖起来的。
生:我们看出以前的“舟”字笔画是弯的,现在的笔画是直的。
生:“舟”里的两点像水。
生:不对,船里面怎么会有水呢?应该是船里坐的两个人。
师:你们同意谁的观点呢?
生:我觉得更像两个人,如果是水,船不是就沉了吗?
师:其他有什么发现吗?
生:“舟”中间的一横像小船的桨,外面的框像船的四条边,上面的一撇像扣船的绳子。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啊,中国的许多汉字都是这样,字的形状与实物外形非常像,我们可以用这种形象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二、讲故事帮助识字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记忆事物时,也是按事物彼此间的关系去识记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让学生在生动、幽默的故事中记忆字形,效果最佳。“底、低、纸”这几个字,有的下面有点,有的下面没点,学生常常混淆不清,我将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我低下头看见桌子底下有一块橡皮和一张白纸。“橡皮”就是“低”和“底”下面的点。一张白纸上有了一个黑点,这张白纸谁还要呢?同学们都说不要。我趁势说:“对呀,没有人愿意用有污点的纸写字。所以你们写纸时,千万不能加点,否则就成了废纸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这几个字写法。
三、猜字谜识字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练习一》语文与生活”安排了猜字迷、编字谜的语文活动。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尤其对“转转盘”的编字谜的方法更是感兴趣。书上有一个例子:有火才能煮熟饭,有水才能把田灌,蚕儿吐丝一圈圈,日头出来亮了天。孩子们读完字谜一下子猜出这是“尧”字。原来这则字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孩子们一旦发现这种规律,就不难猜出答案。我发现孩子们在猜出答案的同时,也记住了“烧”、“浇”、“绕”、“晓”这四个字。看着孩子们那高兴劲,我思考着能否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孩子们写字的错误率,然后我就以“秀”作为谜底让孩子们来编谜面。孩子们都跃跃一试,读着自己编的字谜,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常用猜字谜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巩固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五张嘴在说话是什么字?(语)牛字不出头是什么字?(午)十口豆子一口吃是什么字?(喜)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课后还经常有同学编出字谜给我猜呢!
四、动作演示助识字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教学“看”字,可用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这一动作演示使学生把音、形、义联系起来,达到听字音见字形想字义的效果,提到识字的效率。
五、畅所欲言自主识字
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以后,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引领学生主体参与,自主识字,充分发挥每一个生命体的活力。如教学《奶奶的白发》这一课的生字。
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这些都是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谁愿意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指、半、给、怎、兴、吗、跟、抬、让”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它们?
生:我会记“抬”,给台风的“”台加个提手旁就是抬头的“抬”。
生: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个人。
生:我会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老师通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探索、创新的天地,学生能主动思考,尽情想象。使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要想让儿童在整个识字活动中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得不断变换识字的形式,而且这些形式也要新鲜、有趣,为孩子所喜闻乐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充分展示识字教学的魅力,让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毫无情趣的点画符号,变成一朵朵五颜六色、充满芬芳香气的、诱人的鲜花。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又能反作用于学生识字,能极大地提高识字效率。
一、借助图画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教材配有大量的插图。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他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积极引导学生“字图对照”,尽量把文字符号转换成生动的画面,以引起学生兴趣,便于记忆。例如——下面是“舟”的教学过程:
师:(多媒体展示“舟”的演变过程,学生观看。)你有什么发现?先想一想,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们发现现在的“舟”字是把古代的“舟”字竖起来的。
生:我们看出以前的“舟”字笔画是弯的,现在的笔画是直的。
生:“舟”里的两点像水。
生:不对,船里面怎么会有水呢?应该是船里坐的两个人。
师:你们同意谁的观点呢?
生:我觉得更像两个人,如果是水,船不是就沉了吗?
师:其他有什么发现吗?
生:“舟”中间的一横像小船的桨,外面的框像船的四条边,上面的一撇像扣船的绳子。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啊,中国的许多汉字都是这样,字的形状与实物外形非常像,我们可以用这种形象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二、讲故事帮助识字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记忆事物时,也是按事物彼此间的关系去识记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让学生在生动、幽默的故事中记忆字形,效果最佳。“底、低、纸”这几个字,有的下面有点,有的下面没点,学生常常混淆不清,我将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我低下头看见桌子底下有一块橡皮和一张白纸。“橡皮”就是“低”和“底”下面的点。一张白纸上有了一个黑点,这张白纸谁还要呢?同学们都说不要。我趁势说:“对呀,没有人愿意用有污点的纸写字。所以你们写纸时,千万不能加点,否则就成了废纸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这几个字写法。
三、猜字谜识字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练习一》语文与生活”安排了猜字迷、编字谜的语文活动。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尤其对“转转盘”的编字谜的方法更是感兴趣。书上有一个例子:有火才能煮熟饭,有水才能把田灌,蚕儿吐丝一圈圈,日头出来亮了天。孩子们读完字谜一下子猜出这是“尧”字。原来这则字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孩子们一旦发现这种规律,就不难猜出答案。我发现孩子们在猜出答案的同时,也记住了“烧”、“浇”、“绕”、“晓”这四个字。看着孩子们那高兴劲,我思考着能否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孩子们写字的错误率,然后我就以“秀”作为谜底让孩子们来编谜面。孩子们都跃跃一试,读着自己编的字谜,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常用猜字谜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巩固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五张嘴在说话是什么字?(语)牛字不出头是什么字?(午)十口豆子一口吃是什么字?(喜)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课后还经常有同学编出字谜给我猜呢!
四、动作演示助识字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教学“看”字,可用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这一动作演示使学生把音、形、义联系起来,达到听字音见字形想字义的效果,提到识字的效率。
五、畅所欲言自主识字
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以后,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引领学生主体参与,自主识字,充分发挥每一个生命体的活力。如教学《奶奶的白发》这一课的生字。
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这些都是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谁愿意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指、半、给、怎、兴、吗、跟、抬、让”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它们?
生:我会记“抬”,给台风的“”台加个提手旁就是抬头的“抬”。
生: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个人。
生:我会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老师通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探索、创新的天地,学生能主动思考,尽情想象。使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要想让儿童在整个识字活动中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得不断变换识字的形式,而且这些形式也要新鲜、有趣,为孩子所喜闻乐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充分展示识字教学的魅力,让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毫无情趣的点画符号,变成一朵朵五颜六色、充满芬芳香气的、诱人的鲜花。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又能反作用于学生识字,能极大地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