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这往往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指导应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作文指导如何凸显以“习作”为目的呢?笔者谈些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事”为“乐事”
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学生视作文为“苦事”,无非有两大困难;其一是写什么,其二是怎么写。对于写什么的问题,教师除了告诉学生生活中哪些事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之外,还应注意把写作训练与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把作文训练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于怎样写的问题,教师除了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训练外,还应尽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减少学生的写作困难,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于自己的报纸、刊物、书籍等,以阅读带动写作。再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品尝到每一次习作的喜悦。
二、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施展。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必须打破,需建立开放型、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真正把作文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享有充分的民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创作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加强认识能力,提高作文素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由于学生对周围事物、环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观察力,没有储藏到作文的材料,一提作文就头痛也就在所难免。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直觉,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训练要有目的地对确定的事物进行观察,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进而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积累、储存写作的材料。这样既能使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又有助于学生具体真实地反映生活、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的特点。这种能力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记忆品质、注意品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进行作文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谈及“差异,我们常常消极对待;整班学生的作文不能“齐步走”,我们会怨叹;“小作家”写出了一篇不尽如人意的习作,我们会惋惜;“学困生”竭尽全力写出的习作,我们往往会不屑一顾。其实,“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永恒的。如果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一点辩证思维,用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方法来对待“差异”,我们就会发现“差异”原本是一种资源,一种动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呢?我们应尝试语文课分层次递进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油榨学区韩寨子小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苦事”为“乐事”
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学生视作文为“苦事”,无非有两大困难;其一是写什么,其二是怎么写。对于写什么的问题,教师除了告诉学生生活中哪些事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之外,还应注意把写作训练与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把作文训练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于怎样写的问题,教师除了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训练外,还应尽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减少学生的写作困难,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于自己的报纸、刊物、书籍等,以阅读带动写作。再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品尝到每一次习作的喜悦。
二、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施展。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必须打破,需建立开放型、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真正把作文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享有充分的民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创作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加强认识能力,提高作文素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由于学生对周围事物、环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观察力,没有储藏到作文的材料,一提作文就头痛也就在所难免。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直觉,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训练要有目的地对确定的事物进行观察,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进而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积累、储存写作的材料。这样既能使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又有助于学生具体真实地反映生活、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的特点。这种能力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记忆品质、注意品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进行作文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谈及“差异,我们常常消极对待;整班学生的作文不能“齐步走”,我们会怨叹;“小作家”写出了一篇不尽如人意的习作,我们会惋惜;“学困生”竭尽全力写出的习作,我们往往会不屑一顾。其实,“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永恒的。如果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一点辩证思维,用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方法来对待“差异”,我们就会发现“差异”原本是一种资源,一种动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呢?我们应尝试语文课分层次递进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油榨学区韩寨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