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静观相关论文
现代抒情小说发端于“五四”时期,周作人首先提出了“抒情小说”的概念,鲁迅以他的《故乡》、《社戏》开辟了乡土抒情小说的新流派,随......
图像化和数字化时代,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文学经典命运坎坷,或被冷落,或被戏说,或只能借图像发展......
传统美学观以及分析美学受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影响,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把自然美置于美学之外。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览馆等......
<正> 王国维先生所标举的“意境说”,是他运用当时西方美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传统的抒情文学的本质特征所进行的一次重新认识,也是......
"审美静观"是中西美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而对这一命题的阐释与分析,在今天的美学研究中仍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中国当代艺术......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诗不仅是回忆的言说,而且就是从回忆中涌发出来的,诗同回忆有一种深刻的缘会,缘就是聚合,聚合是思使诗成为一种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召唤......
【正】 对于许多优秀作家说来,艺术幻觉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要想在他们的“经验谈”中找到有关艺术幻觉的生动描述,简直就象海......
作为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国产电影之一,《冈仁波齐》取得的市场突破引人瞩目,其美学与文化上的价值和启示更不能忽略。在美学层面,......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
<正>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他的美学思想,以其悲观主义的特征,在西方现代艺术......
<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诗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境界,第一次从美学角度作了形态上的划分。他指出: 有有我之境,有......
“审美静观”是中西美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这一命题的阐释与分析,在今天艺术家的创作中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创造力和艺术......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唐登高“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正>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中,由于地缘和政治的影响,台湾一直无法摆脱"孤岛"的命运,台湾人长期遭受动荡和漂泊的生命感,文化认同成为......
【正】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审美心理控制论。在这个学说中,有三种极......
出于对注重抽象玄思与逻辑推演的传统美学的反拨,舒斯特曼倡导建立以身体为出发点,以身体经验、身体意识的培育和改善为研究中心的......
<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诗词境界区别为两大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种区分,关系到诗词意境中主客体内在联系的......
一般认为,是两种观念确立了美学的现代形态:一是"无利害性",另一种是"审美静观"理论,而且这两种观念滥觞于18世纪夏夫兹伯里、哈奇......
本文根据艺术感受力的实践、情感、审美品格,从精心观察、倾情体验、展开想象、审美静观四个方面对艺术创作中感受的捕捉、强化、丰......
庄子认为,对“道”不可作知性判断与名理言辨,只能靠虚静的心境体悟而得。庄子虚静悟道现的审美意义有三:一是具有审美直觉的显著特征......
姜白石词独诣之美,在于舒发灵心秀怀之思,极尽要眇馨逸之致。其以出于江西诗派的手笔匡救妩媚之气,用含蓄蕴藉以弥补粗犷嚣喧之风,......
审美静观是一个颇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内蕴丰厚的经典范畴,体现出了"象"与"意"的融合、"静"与"观"的统一、"主"与"客"的互动。......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艺术观为指导思想,探索和分析了悲剧与现实苦难的关系问题,即现实苦难是悲剧的产生根源,悲剧是现实苦难......
<正> 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中有两种最高精神境界,一如元代画家黄公望那样,意态忽忽,终日奔走于荒山乱石、丛木深篠中,虽风雨......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
一翻开18世纪的美学著作,令人惊奇的是,它大量关注自然中的美、崇高和如画性。(2)它将艺术处理为次要的、派生的而不是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