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状态相关论文
有时候,一些动物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幸福。当我们还在梦想着哪一天能飞向太空的时候,不少动物已经飞向了太空。其实,在航天的历史上,升......
世界未来巨大的工程很多,可列举出十几项,这些工程的实现将给人类的命运带来新的光明,也为宏观工程提出了新的课题。但开辟未来不仅是......
虽然现在的太空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进食也非常方便,远非过去“牙膏式”食品可比,但人们仍然觉得不满足。试想,如果不能时不时地喝......
1.下述四种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的是( )。 A.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在地球上我们也许都没有亲眼看到过黄豆的生长过程,现在科学家叔叔们把黄豆带上了太空,我们有幸看到黄豆在太空中成长的记录呢。 ......
基因工程细菌 细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因为有很多疾病是它们引起的,例如,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致......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过115个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航天员费俊......
1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使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无规则振动,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
作者简介宋心琦(1928-),江西奉新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第34届IUPAC学......
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把表面不同而物理过程相似的问题归并到同一类比模型中,可以起到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本文就是要把动力......
教授的秘密 老教授克林行为古怪,而且又跛又脏,过着隐士般的生活。12岁的丹尼一直想搞清楚教授到底在干什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下......
乘坐飞船在太空中游览,从理论上讲可以仰望星空,俯瞰大地,众多美景将一览无余。然而,现有的各种飞船视野都很窄,这就大大影响了观光的效......
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航天员以及天空中的其他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都与在地面上不样,是非常奇妙的。 ......
日本宇航员古川聪在搭乘“联盟”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前做出一个决定,“对黄瓜‘情有独钟’的他,打算在国际空间站种黄瓜”。......
并不稀奇的“太空病” 四十多年载人航天的实践证明,人不仅能够在空间环境中长时期健康地生活,而且能够有效地工作。但是,空间环境......
8月26日 晴 我多么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亲自登上月球看看;我多么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在太空中旅行,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我多么想成......
8月22日 晴 2013年6月20日,我国的首次太空课堂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内进行。这次授课的主讲人是女航天员王亚平......
小太空迷们,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再次拉开21世纪探索月球奥秘的大幕。可你能想像吗?早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别说火箭了,就是连......
马航的消息让我一直竭力淡化的心中阴影再次浮现。每当有空难发生,我的心都会绞痛。20年前,自己亲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惨烈空难,200多......
小编的话: 近期,为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叔叔在首都师大附中的讲座中,为同学们讲解了“人在太空”的很多趣闻......
还记得“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2013年6月20日的太空授课吗?那些在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在太空中是不是有神奇的呈现!如图1就是......
佩吉·惠特森,一位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现年49岁。1996年开始成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宇航员,她在2002年和20......
当人们提起蟑螂的时候,立即会想到下水沟、垃圾堆和藏在家里阴暗角落里的那些小东西,实际上在所有蟑螂种族中,大约只有1%的蟑螂属于害......
20分钟海水浴 通常情况下,这是致命的20分钟。然而,李维斯·戈登·普却在南极洲的冰洋中做到了,并由此创造了在地球最南端游泳......
我在分队里承担着翻译来自联合国任务区往来各类报文、担任现场口译,并准备各类对外文字材料。执行维和的官兵虽然集训时恶补了一些......
与神五杨利伟遨游太空时所食用的常温、即食食品相比,此次神六的两位航天员可谓是更有口福了。他们在飞船上不仅可以享用根据各自口......
人类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活动时,随时可能面临多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谜题,失重肌萎缩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地球重力作用几乎完全消失,生......
当一个人选择了离群索居时,他大抵便选择了孤独。孤独令他远离人类族群,也由此远离了诸如喧嚣、争斗、名利、荣辱,以及其它人类劣根性......
小编的话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奔赴太空,开始了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的研究,其中就有......
人类在进化及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1g的重力环境。人类在失重状态下长期停留,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及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失重性肌萎缩是阻碍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关于失重 /模拟失重条件下肌肉形态......
1.为了使航天员适应太空环境,需要事先经过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在地面附近训练航天员时,可以让经过特别改装的飞机载着航天员沿一条抛物......
在世界载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大家经常能从各种报道中看到宇航员乘坐航天器的视频画面,而且如果宇航员执行出舱任务,我们还能一......
载人航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迄今为止,人类已研制出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作......
如果我们可以在太空制造空间站部件,为什么还要在地球上的工厂里制造呢?如果你可以用一台3D打印机制造这些零件,为什么还要用工厂呢?......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大量研究表明,当航天员进入空间失重环境后会出现失重性骨质......
不久前,在美国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完成主镜拼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成为关注热点。2018年,将进入太空的它会成为第一个折......
超重和失重是很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此现象处理问题,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