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相关论文
通过“有”的本义,引出了“有”的七个引申义,并对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和归纳。
Through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有”, we der......
儘管《尚書·多士》已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記載,但文獻的大規模書寫特别是大量編纂成書則開始於春秋,勃興於戰國。降至戰國......
汉语发展史上,“於”和“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甲骨文只有“于”,既可作介词,又可作动词;金文中的“于”作介词,但仍可作动词;春秋战......
“养”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但对于其意义,历来看法甚多,《广韵》养韵载:养,育也,余两切,漾韵又载:养,供养,余亮切。《王力古汉语字典》中......
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虽是针对诗歌阐释而提出,同时也具有丰厚的史学意涵。运用这一方法,他在对古人内心世界进行推测揣摩之时,......
在全球化大潮面前,我們中國人用什麼理念去凝聚民族意志,又拿什麼去與世界各民族進行文明對話?竊以為最重要的是總結和提煉中華文......
“人文化成”——文明创造精神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尽管学界在年代学上暂时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有一点共识,即认为中国文明的起......
战国时期一些学派从不同角度论述孔子。孟子极力推崇孔子,批评墨者。他往往借孔子之言、行来表达他的学说。孟子对孔子生平的论述,......
五个美国人来访,三个中国人作陪。晚饭桌上客人们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由留学本校的中国人任教,已然打下相当的汉语基础。这......
本文从三个方而对《孟子·滕文公》五种版本的译文中有较大出入的句子进行了比较分析,评论各自的得失,探求古文今译的一般规律。《......
通过分析《孟子.滕文公.上》中许行的言行与《吕氏春秋.上农》等篇的内容,对许行的农家思想与《上农》等篇的农家思想进行比较,回......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张志公)“从数量上看,在九百个古汉语常用词中,虚词仅有三十来个,绝大多数是实词;从在句中的地位来看,一句话的......
1996年,我上大一。《现代汉语》的卢卓群老师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出了一个题目,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题目是这样的:俗话说,“三个臭皮......
手中的这本《孟子》非常褶皱,历经水劫,翻起来哗哗作响,仿佛窗外风过密密的梧桐。这样的书怕会是引起爱书人的一番痛惜,却也总让人......
<正>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是孟子在两千三百多年前提出的著......
《孟子》共分七篇,二百六十章(也有分为二百六十一章或二百五十八章的)。其中篇幅较长,能够代表孟子学术思想和散文风格的,都是“......
一、组织结构首先,先秦农村公社的组织构成是大小不一的。《谷梁传》庄公九年:“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论语&......
<正> (一) 许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农家。先秦史籍未记其事迹,《汉书·艺文志》也未载其著作。其主要言行,只是在《孟子·滕文公上》......
试论先秦农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修建军农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派别。《汉书·艺文志》在概括农家的特征时指出:“农家者流......
<正>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中期便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地位之高和影......
<正> 井田这个问题聚讼已几千年.首先是孟子提出的.《孟子·滕文公》有一段话:"(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请野九一而助,......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想自保。于是,说客应运而生,他们游走在各诸侯国之间,到处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续上期)三"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仁"的学说,从道德角度发展为"义"(孔子讲"杀身成仁",孟......
<正> 一主谓结构在一定条件之下可成为独立的句子,倘在主谓结钩之中加上一个“之”字,就不再有作为独立句子的可能性了,所以现在一......
采取国学漫画、图片与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知识,激发兴趣,全面了解、探究、实践各学派思想,不再局限于"......
《孟子》的成语研究郑涛《孟子》的成语源远流长,其格式构成之全、语法功能之大。修辞作用之强,实为其他经书无与伦比。探讨《孟子》......
【正】 战国时期,七国虎争,出现了并称东帝、西帝的齐、秦两大帝国。齐国也曾雄于天下。《史记》载:“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
<正> 一、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行过井田制的土地制度研究井田制问题,首先得从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行过“井田制”的土地制度问题谈起......
儒、法之争再研究段渝不论就历史作用还是社会影响来看,儒、法两家都是互有短长,各存优劣的。从历史上说,固然汉初法家蒙秦灭之恶名,隐......
<正> 何谓连文?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卷七》“连语”条中解释道:“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
<正> “氓”的身份问题,是研究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62年史学界曾展开过讨论。杨荣国在《中国古代思想......
本文是我在《燕京学报》49年上发表的《汉语的‘其’和藏语的‘gji’》附《汉藏韵轨》的全稿。原稿是根据Jaschke字典编成的。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