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相关论文
潘新和是当代语文教育名家,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长期的教育实践,对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相关论著和教材10余部,报刊......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4两期发表了潘新和、郑秉成两位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系列文章,思想锐利新颖,分析鞭辟入里,不乏石破天惊之语......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相关的习作知识和能力。但是,习作教学成效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潘新和教授在《语文......
【评议论文】潘新和的《语文高考“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0期。......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4两期发表了潘新和、郑秉成两位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系列文章,思想锐利新颖,分析鞭辟人里,不乏石破天惊之语......
“我思故我在,那是过去的人证;我写故我在,这是昨天、今天、明天以至永远的人证。”潘新和教授的一句话道出了写作于人生的重要,同时,也......
著名教育家潘新和指出:语文课程就是教言语表现(说、写),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教写作。语文,指向表现与存在,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
潘新和教授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一文,将传统的“议论文三要素”的观点几乎全盘否定,认为“议论文三要素”的认识是错误......
近年来,在潘新和教授的“写作本位”理念指导下,笔者依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创造性的言说表现形式和文本进行更深层的对话,力求把课......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潘新和教授强调,在语文教育中,阅读独立目的论是站不住脚的。管建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
“语文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潘新和,2015)。透过这些话语不难发现,学生学习语文应......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问及我的“语文梦”,我当时的脑子里扑棱棱蹦出来的几个词就是:“美感”“欢乐”和“生机”。我一直很珍视这......
潘新和在《也谈语感之“语”》一文中认为,完整的语感之“语”包含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言之语感是基础语感,言语之语感是......
潘新和先生说过“: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同样,对......
语文的诗情与理性,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有道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缺乏对语文教育的深切体认,语文教学的......
一潘新和先生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感激他,敬重他。作为起点低(第一学历“中师”)、底子薄(无一篇文章在C刊发表)、超大龄(年过不惑)的......
《语文教学通讯》(2015.05B)登载了李华平教授《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此文对潘新和教授的“写......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及:"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诗意的教育,自然不是诗歌教育。但是,优秀的诗歌......
潘新和教授说:学生言语生命的生长,是一个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在向着“自觉”的途中,往往需要适时的唤醒和点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
相比于温儒敏、孙绍振两位先生,潘新和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和研究涉足时间最早,涉及范围最广,浸润程度最深。孙绍振先生研究高考语文......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反映的正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审美诉求和艺术渴望。在海德格......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现代写作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潘新和的《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填补了我国写作学科"史"的空白。这一拓荒性的史学著作充满智性的光......
阅读是人类必须终身培育的核心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针对目前阅读课堂教学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对潘新和的语......
潘新和先生的写作教学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教学理念,关注写作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地位。潘新和......
潘新和认为母语写作教学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写作应该追求“生命”的境界,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观就是表现言语生命的个性、追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