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相关论文
对“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罗家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留欧时受好友影响从历史哲学转向“中国近代史”,初步确立近代中国历史的时限和......
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刚从城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到北京大学新潮社,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
读叶秀山《沈有鼎先生和他的大蒲扇》,觉意犹未尽。余生也晚,未能亲聆沈先生教言,这里摘抄两段轶闻,以助谈资。 当年罗家伦主持清华......
1919年5月4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它也在无数人的生命中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先父罗家伦(号志希,1897—1969),1917年考入......
“火烧曹宅”是五四运动中轰轰烈烈的一幕,它揭开了整个五四运动的序幕。罢课、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陈平原 夏晓虹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定价:40.00元 五四运动爆发时,胡......
《(五四飞鸿)的细节编辑》(《博览群书》2010年第4期),介绍了《五四飞鸿》一书的编辑过程。我当即借来阅读,获益颇多,深信作者所言不......
2009年11月15日晚,北京大学招办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推荐中学名单和推荐名额。11月18日,第一位由校长向北大实名推荐的......
民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教育舞台的大幕徐徐拉开,百家争鸣,弥散着各异的声音,共同奏响民国教育历史的曲音。现在,张兴龙先生所著......
陈寅恪1931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责任》一文,尽管常被学界引用,但此文言简意赅,实值得仔细研究。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
一九一八年二月一日蔡元培在“北大日刊”上发表“校长启事”向全国征集近世歌谣,刘半农、李大钊、胡适、顾颉刚、罗家伦等许多五四......
在暴力面前,伴随着感慨、反思、总结、哀婉,一个启蒙的,属于知识者的年代,惭惭消褪了。 1920年5月1日,“五四运动”周年前夕,罗家......
辫子教授辜鸿铭 民国初年,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叮嘱一位到中国访问的老朋友说:“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去一见辜......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旗帜,是五四运动的理念支柱......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但事实上,大总统徐世昌也有意点燃这根引线。 身为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地......
多年来虽编了不少书,可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临近退休前这五六年的编辑工作。此间我几乎每日和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采编、沟通、阅读与......
一般认为,陈独秀晚年经济十分窘迫,但随着史料的发掘,发现陈独秀在重庆江津三年多时间里,应该是不差钱的。 资助甚多 陈独秀的资......
1919年12月,罗家伦作为北平学生的代表,前往上海展开学生团体串联,却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邂逅了张维桢,开始了一生的爱情传奇。 那是 ......
詹天佑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罗家伦称他是我国铁路事业的开山老祖,他是第一个为中国造出艰巨铁路的中国人。他成功地修建了著名的京张......
罗家伦比傅斯年小一岁,迟一年入学,迟一年出国留学,本行专业也是历史学。他们是五四运动的两大学生领袖,当时出足了风头,傅斯年洋洋得意......
1911年暮春,五四运动使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傅斯年、罗家伦和段锡朋三人一时间蜚声海内,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们活跃在民国的社会政治和文......
作为家父的幼子,少年时期的笔者,不时地在父亲和兄姐间饭后茶余的言谈中,听到过罗家伦前辈志希先生早年的一些轶闻逸事,从而在脑海中烙......
1928年夏,供职于燕京大学的冯友兰(1895-1990)教授应刚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之聘来清华任教。及至1933年夏,冯友兰在清华任职已满5......
罗家伦:未雨绸缪敢于担当 抗战之初,身为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众人的反对和指责声中坚持将中央大学从南京迁至重庆,为中国保......
90年前的5月4日,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和他的两个学生——罗家伦、陶希圣,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历史。 他们的子女际遇不同——蔡啐......
1917年,罗家伦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校委们查看......
张大千为什么要在成都解放前夕离蓉赴台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长期在张大千身边学画的刘力上。刘力上告诉我......
作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一个典型个案,罗家伦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内容、特质、影响及历史地位如何?文章......
罗家伦(1897—196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年仅三旬即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近代以来,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知识分子围绕教育救国、民族复兴等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提出了许多方案,国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近代......
李大钊有没有参加五四当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说法并不一致。高一涵坚持说他“是一位亲身参与者”,但值得怀疑——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
传统的道德修养是指“成德”、“成圣”的一套理论,即通过为学、内省、克治、静坐、养心等方法和功夫,达致“圣贤”。这些宝贵的思想......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将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
四、清华大学历史系不甘落后出手抢救1929年8月,蒋廷黻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之职。蒋氏不仅将他新的史学理念带入......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做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用比喻来讲道理时,往往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大学目标的确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造......
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先后以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新疆省监察使的身份考察和驻节新疆。公职之余,写过一百多首有关新疆的诗歌,后编......
【摘要】“五四”风云人物罗家伦,在运动结束后,便到欧美去留学,走上学术救国之路,准备写一部“科学的中国近百年通史”,并做了详细的计......
著名报人张友鸾先生曾生动地记述辜鸿铭和罗家伦之间互相“讨厌”的故事。据他说,辜鸿铭这位北京大学“名教授”因反感罗家伦这位......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参与了阅卷工作。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
胡适、毛泽东、张国焘、傅斯年、罗家伦、陈公博、陶希圣、邓中夏、俞平伯、朱自清……那个世纪的九零后们(1890至1900年出生)勾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