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容取心相关论文
<正> 王元化同志的《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一文,对比兴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作者能跳出过去只从形式上来研究“比兴......
“写作”与“写作思维”这两个概念,一个颇古老,一个尚年轻。而人们对于二者内涵的把握,乍看似乎早已不成问题,细究则又不尽然。对此,笔......
语感,广义上说,指主体对言语的感受力,是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一个人的志趣、学识、经验、语言、素养以及临场情绪,都影响着语感......
中古时期的刘勰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他对“比兴”范畴的阐释,既继承了前人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又加入了自己的独到创新之处。所以说,......
几位论者对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的解释未达原义。“心”不应释为客体之心(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而应是对物的描写切合......
刘勰的文学语言观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是渗透主体性的审美语言 ;二、文学语言有“写形传神”、“神形兼备”的特点 ;三、文......
中国的文学自觉经由曹丕和陆机的时代之后继续向纵深演进。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在文学上的独立发展 ,文学抒情功能的发扬和艺术表......
本文介绍古人对如何解决语言和意象不相一致这一问题的一些意见,并从中归纳出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让形象说话,2.抓住事物主要特征,3.不即不......
罗隐,唐末著名诗人,其诗作清丽宜人,极具魅力。据说宰相郑数之女,不仅特别喜欢罗隐之诗,而且十分钦羡他的才华。有一次,罗隐登门......
意象之词古已有之,意象乃是一种境界,但把意象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研究,却在近代开始,我们也通过一些对于意象的分析来说明意象思维......
从心、物感发角度看比、兴研究者一般认为,朱熹的赋、比、兴论侧重诗歌修辞技巧,属于经学家言。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一旦我......
非职业舞蹈创作的最根本性质在于群众直接参与舞蹈文化创造的实践活动。因此,其作品是群众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艺术地体现其价......
写作若是没有修辞,语言的美感便容易大打折扣,如同世界失去色彩。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较为复杂,但却是每个写作者应烂熟......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讲比喻和起兴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由于“比显而兴隐”,所以本文中着重讲比喻。比喻是“切类以......
俄国著名文学家赫尔岑一次参加宴会时,被轻佻的音乐腻烦得捂住了耳朵。主人向他解释说:“演凑的都是流行歌曲呀!”赫尔岑反问:“......
每一个学院毕业的艺术专业学生,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除了天赋,努力之外,都要经历许多自我挣扎和转变的过程。在生活中锤炼琢......
<正> 以具有形象性想象为特征的比喻,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 早在梁代,刘勰就接触到比喻的特征问题,从而为比喻设想了其成立的条......
盐城师专中文系德三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原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全面审察,揭......
<正> 唐人孔颖达曾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
中国古代“近取诸身”的形象思维方式使人化文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定位。以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所运用的诸......
<正> 四、刘勰对创作过程中情感的认识 在创作过程中,刘勰也是同样注重情感陶冶的,并且在这个意义上,刘勰对情感的讨论已经完全离......
<正>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这一口号,自一九五九年由周扬同志提出以来,已有二十五个年头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比兴是《诗经》最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和“风雅”一起成为古代诗人倡导学习的楷模,从而发展成为倍受人们推崇的具有民族风格的......
几位论者对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的解释未达原义。“心”不应释为客体之心(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而应是对物的描写......
语法、修辞对于写作的作用是自不待言的。而逻辑知识对于写作的作用如何呢?让我们遵循用存在来解释意识的可行规律。先看如下事例:......
【正】 王元化同志的《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一文,对比兴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作者能跳出过去只从形式上来研究“......
<正> 刘勰(协)字彦和,南北朝时代人。他的生卒年月,史无明文记载,约在公元465—520年左右。他幼年丧父,家贫好学,以毕生精力,撰写......
“神思”与“白日梦”分别是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两个影响较大的文学理论概念。二者虽然在时间上相差一千四百多年之久,在空间上相......
【正】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一般认为所谓“赋比兴”是《诗》三百篇作者写诗的三种表现手法,或者是后代《诗经》学......
文学象征是一个宽泛概念。象征技法不同于“托物言志”,是“形象性”与“多义性”的统一。它有两种方式: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其产生......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
“赋比兴”最初为我国古代诗论中“六义”之一组、见《毛诗正义》。其后,钟嵘的《诗品》又径直称为诗之“三义”。不过,在文学发展......
刘勰《文心雕龙》每篇结尾都有赞语,赞语是《文心雕龙》各篇不可分割的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中《比兴》篇的赞语内涵尤为深......
刘勰“心物交融说”寻源──兼论“比兴”刘则鸣“心物交融说”是王元化对《文心雕龙》的洞见。《文心雕龙·物色》有言:“写气图......
刘勰《文心雕龙》每篇结尾都有赞语,赞语是《文心雕龙》各篇不可分割的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中《比兴》篇的赞语内涵尤为深......
【正】 根据刘勰的说法,比兴含有二义。分别言之,比训为“附”,所谓“附理者切类以指事”。兴训为“起”,所谓“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正> “赋、比、兴”是一个古老的美学研究课题,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赋比兴,历来为文论家所重视。两千多年前的《周礼·春官》中记......
【正】 客观的“物”主观的“情”,和抒情状物的“辞”,是文学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论所要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处理这三者......
作为一种基本的意象类型,"兴象"是由感兴而得的意象"。兴"是"象"的发生机制,而"象"则是"兴"的情感产物。"兴象"虽由唐代诗论家殷首......
<正> 比、兴是我国诗学的重要传统。《周礼》首标风、赋、比、兴、雅、颂“六诗”。此后,注疏《诗经》标以比兴,成为风气,比兴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