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文体学相关论文
儿童文学具有鲜明的文体敏感性和文体差异特点,这对儿童知识的增长、道德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译......
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在她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中,《达洛卫夫人》被公认为......
翻译的难度有目共睹。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因所属不同的语系相差极大,例如形合和意合。在一元论中眼中,英汉两种翻译是不值得信......
二十一世纪以来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使认知文体学成为了带动文体学研究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开放的态度,跨学科探索文本与......
本文以《荀子·劝学》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以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三种认知方式为切入点,分析荀子对学习的重......
摘 要:认知文体学是从认知角度对语篇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其目的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更全面地阐释和分析文学作品。......
所谓“信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人们通用的概念,指任何话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句组或者整个语篇;另一种是作为术语概念的信......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思维风格。“思维风格”这一术语由Roger Fowler(Fowler, 1977)首创,指的是......
本文旨在从功能-认知文体学的角度,以英语元语言语篇为例,阐释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及功能文体学的核心......
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三个角度(概念隐喻,图形和背景和认知指示语)对著名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独具特色的诗歌......
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的戏剧翻译人物再刻画的认知文体学研究。人物刻画是戏剧文体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但是涉及人物刻画的研究大多......
本文试图对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研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本文结合文本世界理论和思维风格理......
由于男女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平等,所以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很长时间都处于被统治的从属地位,女性争取尊严和追求真爱故事一直是古往今来......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
认知文体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文体学的结合,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新的角度更全面的阐释和分析文本。本文采用认知文体学中前景化......
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隐喻、转喻、反讽、典故等视角解读T.S.艾略特的,对本诗进行全新阐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现代城市的"荒原"全貌和......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是英国文学大师、翻译家琼·博厄斯-贝耶尔2011年出版的有关于诗学、认知文体学与翻译研究关联的新作。......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变化暗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自20世纪以来,在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叙述视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在翻译研究......
认知文体学旨在探索读者对文学文本意义的体验,而作为意义的心理认知对应体,意象应成为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
认知文体学是一门结合了语言、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学科。传统文体学关注对语言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尤其是对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细致......
诗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篇形式,阅读诗歌涉及认知因素。诗人通过赋予普通自然事物或身体感受以深层的含义来传达感情,读者则通过诗......
认知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最早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综合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体学。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研究方法可供选择的理......
本文从前景化角度对加拿大著名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片小说《逃离》进行了认知文体学分析。主要采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学、文体学、叙事学等领域均出现了“认知转向”。文体学关注语篇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认知文体学......
以《谏太宗十思疏》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出发,基于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文本的语言哲理,阐释语言及语......
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反映人类思维的认知手段,可用来跟踪作者和译者的认知过程。《尘埃落定》以傻瓜二少爷为第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old Pinter的名剧《沉默侍者》,从该剧会话中的非关联和无关联现象入手,解释了该......
意识流小说表面上逻辑错乱的语言词句中实际上含有隐性逻辑,它使得小说家的意图有据可查。通过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解释《尤利西斯》......
隐喻研究多年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科与学者关注。传统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方式,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视为人类一......
本文从前景化角度对加拿大著名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片小说《逃离》进行了认知文体学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相结......
认知文体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文体学的交叉学科,理论基础是认知语言学及广义上的认知科学。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齐物论》是......
运用文本世界和概念整合理论对《理智与情感》进行文体研究,对作品中人物性格表征与情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比较了文本世界与......
《请买票》是D·H劳伦斯早期短篇小说作品。本文以认知文体学为依据,运用概念隐喻、意象图示等方法,具体分析小说中话语模式在不同......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翻译批评研究,指出在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总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翻译批评研究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的考察。......
认知文体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西方文体学流派。探讨关于认知文体学的以下几个问题:(1)认知文体学的两个重要先驱与当今......
认知诗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认知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2008......
通感是指一种感官的融合,借助联想,以感觉写感觉,在文学中普遍存在,其认知基础为不同感官类似联想的心理机制。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
认知文体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学科背景的理解、理论框架的把握,将其运用到文学以及其他领域进行研......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对文学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在对翻译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认知文体学正在逐渐得到翻译界人......
认知文体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心智层面的文体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理想读者和隐含读者......
认知文体学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也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没有理清认知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的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