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论相关论文
汉儒董仲舒创三统说,强调圣王受命应天,必须依据黑白赤三统循环往复,实兼礼仪象征义与实质变革义;又将《春秋》纳入三统谱系中,以......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著作。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又广泛采纳儒、墨、法等学派的......
研究汉魏之际的治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从整体上对汉魏之际的政治做一考察,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治道......
自从廖平治学“三变”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体现普遍性的意义上表彰儒学,《地球新义》与相关论著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实践.它通过......
王船山通过"气学"回复了传统文质论的关键核心,即文质交互生成性,"理"必定是"气之理"或"质之型范",从而始终处在与"气"的交互生成中。他所谓......
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丈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
【正】 我国古代文论中经常谈到的文和质的问题,往往关系到批评家对评论和创作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涉及对于作家、作品和一定时......
“文”与“质”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现存关于“文质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孔子、刘勰、扬雄等人“文质论”的......
孔子是儒家文论的创始人,也是诸子中最早研究文艺理论的人,他和荀子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艺理论家,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代表的......
“文”与“质”是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含义在历经演变后成为了品人评诗的美学术语。钟嵘的《诗品》就将文质作为审美......
【正】文质说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文学思想,一般都认为第一个提出文质相副的文学思想的是孔子(一说是刘勰)。实际上文质说是一种东方独......
文质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先秦两汉时期,这一对概念主要用于称述人物或描述政治、社会生活,汉代以后,则常用于品评文章。之......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质对举始于儒家又不限于儒家。除孔子最早提出“文质彬彬”这一经典性命题即儒家的文质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淮南子>文艺创作观念有定型化的一面,它是礼乐文化下各种艺术形式创作实践的升华;另一方面,其文艺创作观念确有滞后性的特征,它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中古文论领域的文质论可分为形质说和形式说两大形态,其中形式说虽后起却是当时文质论的主流。文质论的形式说因致力于从整体上把......
本文探讨了严氏“雅”译观产生的历史,社会,教育背景和哲学基础,从辨证历史观的角度看,“雅”译观作为译事中宏观的指导理论和译文评鉴......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
文质论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质论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这一观念,君子人格是中国文质论思想的原型......
从“文”字的起源及“文”“人”二字的关系来看,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创制使用符号乃是人之为人的关键,作为沟通人神的文字符号则是文......
魏晋南北朝,在佛典翻译的"文质之争"中,"文质论"从儒家的人格论与治道说发展成为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思想。佛典译家......
<正>《文心雕龙》一书"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可谓"深得文理"。"文质观"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刘勰对此有着深入的论述......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已经是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也就是孔子所称的“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的时期,作......
文质论起源于中国的古典文论,作为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贯穿于整个佛经翻译的过程。文质论涉及到了语言、风格、形式、内容等的翻译......
【正】 中国古代文论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研究这种特色,是古文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准确地认识中国古......
“文质”论作为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层面,在古代文论的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质”论源于孔子,贯穿古代文论两千余年,它主......
由文返质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贯穿了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这一特征的形成既有当时文胜质衰的时代背景,更与王阳明在贵,J,It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