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相关论文
作为阳明心学代表的《传习录》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在士人中形成了阅读《传习录》的社会风尚。不论是王学的支持者抑或是反......
“诚”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中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从生命现象学的视域来看,对象性的观察......
在学术话语中,隐喻构建者常常通过蓄意隐喻向受众阐明晦涩的抽象概念以达到知识传授或交流的目的。《传习录》辑录了王阳明与其门人......
吴筠的生命哲学思想初探尹志华唐代著名道士吴筠,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生年不详。少为儒生,博通诸经,尤善文辞。举进士......
厚重翻译旨在通过注释、评注等的辅助,以便将文本置于丰富的语言文化语境中进行阐释。借助厚重翻译,译者力求帮助目标读者尽可能地......
种德·养德·考德——王守仁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李贤荣从2500多年前的孔子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地涌现出众多的教育家。在他们长期的教育实......
从全球图书馆藏、西方学术评论和网络平台销售情况三个角度出发,采用数据量化分析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阳明学经典——《传习录》英......
《传习录》答陆原静书(二)第13节中记录,陆原静问王阳明:“情绪是自心生发出来的,还是受外物感应而来的?”王阳明表示:“圣人致知......
在中华文化中,\"气\"是一个重要概念,阳明《传习录》百余处\"气\"的思想,不但可以从心性修养、精神能量、良知体认等角度......
《传习录》作为阳明学派的“教典”,其英译过程也是阳明学在英语世界的阐释、传播和接受的过程,打开了中国典籍外译的新篇章。以“......
《传习录》是记载我国明代学者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研究王阳明心学必读的入门之书。此书自1572年收入《王文成......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的“翻译即转喻”观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依据客观环境......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在其东渡日本传播之时,各家翻译者或多或少会受限于学识储备、时代背......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代表,也是宋明理学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它汇集了王阳明与其学生、......
王阳明学说中几个重要命题其实有一个以一贯之的特点,这就是“纯一”。本文从王学对中日近世的影响入手,提出“纯一”一词,并通过对《......
《传习录》一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文献,其中“知行合一”命题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立言宗旨。本文即试析“知行合一”产生之历史......
这两年,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力求通过“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来凝聚和激发广大教育人的创业热情与积极性,满怀着崇高的教育情怀投身......
本文立足于专书《传习录》[1],使用穷尽调查的方法,统计出《传习录》动态助词系统,总结动态助词"得""了""将"的语法格式和语法意义,发现......
在众多阳明著作之版本中,清光绪已卯年(公元1879年)四月黔南重刊之《阳明先生集要》一书,应疑为阳明著作于贵州版本之独一.这一刻......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不仅热衷于学者教育,而且也特别关注幼童的启蒙教育。一方面。他时当时启蒙教育领域流行的功利主义“记诵词......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任刑部、兵部主事.武宗正德元年(1506),宦官刘瑾专权,......
对阳明弟子的论述,历来多以龙溪(王畿,字汝中,公元1478-1583年)、绪山(钱德洪.字洪甫,公元1497-1574年)为主,聂双江(聂豹,字文蔚,公元1487-1583年)之学则少人问津.其实这位被......
初阅王阳明隆庆六年刻本《传习录》,便为他的一个比喻俘获了——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难怪王阳明总是讲......
《百句警喻经》中刊载一小故事,说是一财主到另一个财主家做客,见该财主造得“三重楼”格外气派,就将营建此楼的工匠请至自己家中,令其......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据说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鼻祖王羲之的后人。他在思想界、哲学界、文学界、书法界、教......
【正】 几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王阳明思想的历史地位,估价很不一样,彼此分岐很大。争论要点之一,就是王阳明是否主张个性解放,思......
儒家的心性哲学自先秦以来一直就具有生态学方面重要论述,至王阳明《传习录》则生态学意义更有特色,也更与现代生态学的具体表述方......
道教内丹学与王阳明“致良知”说徐仪明王阳明对修习道教内丹导引之术非常重视,其《年谱》中多有记载。内丹本为一种养生延命之学,王......
王阳明《传习录》中“以象达意”的形象性论述语言平易近人,意象常见,善用譬喻、例证、类比等手法,简洁精炼又生动活泼,并富有机锋和审......
阳明学因时代关系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阳明本人与佛教禅宗有过密切的接触。从《传习录》记载看,其与禅师间交往,对佛教的评......
摘录:在《传习录》中,王阳明集中讨论了直指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行为要求的现实层面的功夫问题,而且王阳明既强调心上功夫,也强调事上功夫......
养德与成德是宋明理学的中心议题,程朱注重德性“出于天”,而王阳明则强调德性“系于人”,前者赋予德性以先验性质,诉诸于外一“格物致......
致良知为阳明功夫论的宗旨,其中"信""觉""悟"之意味,学界已有深入细致的探讨。而在"信""觉""悟"之外,阳明复又强调工夫只须"依""循......
日前。省委办公厅读书会、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读书会联合开展“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海纳百川,包容是最高境界的美德吗?《传习录》下193记载,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后又戒九川云:......
“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由王守仁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