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相关论文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蕺山学定位为阳明后学。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因而蕺山学与朱子学的关系往往被学者所忽视。其实刘蕺山对......
戊子己丑间,即1948年底至1949年初,熊十力数次致函唐君毅、牟宗三,批评唐对刘宗周(念台、蕺山,1578-1645)的认同,批评蕺山之"意"与......
1996年8月下旬,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由韩国中国学会举办的第16届中国学国际学术大会,以及由中国《人民日报》与韩国《东亚日报》联合......
本文尝试分析明儒王船山的太和观念。船山在注解张横渠的《正蒙》时,呈现了一种完整的宇宙论,也与横渠有一定的不同。太和是船山宇......
慎独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可以指经道德修养后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自儒家慎独之说形成以来,便为历代学者极力倡导......
中国之思想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内向性的特点,而阳明之学是这一特点的完善化,以至于在世界各种平行的文化中独树一帜。这为......
宋明心学发轫于陆象山,至阳明而义理臻至,呈现出蔚为大观之象,刘蕺山接其续,有破有立,以“意”为体,倡诚意慎独之学,成为心学之殿......
道南一脉,自龟山发端,下传延平、豫章,其修行之法门始终不离观未发前气象一路,朱子之中和新说,亦由参此“未发”气象而斩获。而阳......
时至晚明,宋明理学已是流弊重重,此时王学呈现出玄虚与猖狂之弊,朱子学存理去欲的主张与晚明情欲解放思潮也发生严重冲突。此外,理......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论题,自朱熹以之作为道统论的依据,并提出了完整的理......
本文对于黄宗羲《孟子师说》做一研究,主要以其诠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黄宗羲承于其师刘蕺山的心学,其心学与气学是一致的。......
摘要:本文对于黄宗羲《孟子师说》做一研究,主要以其诠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黄宗羲承于其师刘蕺山的心学,其心学与气学是一致的......
本文从本体、工夫两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刘宗周哲学的主要思想——慎独学说,初步展现了刘宗周慎独学说的思想概貌。刘宗周把“慎独......
《人谱》是明末大儒刘蕺山晚年花费十一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著作,是蕺山“心”体论哲学思想的定型之作。《人谱》在分析人之过之......
本文结合明末中央集权制绝对强化以及由此产生种种政治矛盾、阶级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宋明理学发展到明末期这一特殊的学术背景,以刘蕺......
《人谱》是刘宗周中晚期的代表作,集中了他的本体论和工夫论的代表性的观点,在他临终之前曾对其子说做人之方尽于《人谱》,可作家......
明末大儒刘宗周的《人谱·人极图》解构周敦颐《太极图》,将《太极图》之第二图“坎离图”拆解且左右互易,组合成“动而无动”图和......
"天泉证道"以后,"无善无恶"之争辩成了明代儒学的核心问题。刘蕺山对"无善无恶"的批判与融摄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他通过对自己......
慎独是儒家道德修养工夫的重要条目,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独知”,致良知即慎独。由于阳明致良知之学偏重于本体上做扩充工夫,故慎独在......
晚明时期王阳明良知之学出现了"玄虚而荡"与"情识而肆"等流弊。刘蕺山认为王学流弊集中于一点就是对情的认识不够,因此要对治王学流弊,......
刘蕺山的理气论是针对晚明理学之弊而发。为解决理学出现的种种弊端,他从重新诠释体用思想开始,以合一思维取代分解思维。针对朱熹......
文章以东林学与刘蕺山为个案,分疏辨析了晚明理学从本体到工夫的创造性转化,指出东林学与刘蕺山对王学未流的反动,别开生面,以其生......
“虚无”既可从本体论上讲,则可从价值论上讲,还可以从修养境界上讲。儒家哲学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反对“虚无”之说,但在境界上则是肯......
心学发展到明代晚期已产生诸多流弊,致良知的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刘蕺山批评王阳明"四句教"与王畿"四无说",并提出自己的"四......
明末大儒刘宗周的《人谱·人极图》解构周敦颐《太极图》,将《太极图》之第二图“坎离图”拆解且左右互易,组合成“动而无动”图......
高海波著定价:59.00元此书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和深入,使刘宗周哲学思想的每一个问题都比现有的研究更为深入,辨析更为精细,把握更为......
自朱子之后,《大学》成为儒学的纲领性文本,阳明对朱子的转向正是依傍《大学》系统展开论说。有见于阳明后学心体过度高扬所带来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乃阳明四句教之首句,刘蕺山对这句话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倡“无善无恶心之体”不仅会带来理论逻辑上的毛病,而且会对......
刘蕺山作为晚明重要的理学家,他对《大学》一书予以了格外的关注。在时代问题的反思上,他认为晚明王学对无善无恶的过分强调引生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