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相关论文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据有关资料记载,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古
The custom of eating dumplings during S......
艾克(Gustav Ecke),汉名艾锷风,德国汉学家,声名不算显赫。以前偶然留意到此人,陆续记下若干线索。近由承友人帮助,得见叶公平先生《德国......
作为享誉海外的语际批评家,刘若愚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学语境之下、游走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他致力于中西比较诗学体系的建构,创造性......
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作为中西比较诗学的杰出成果,于20世纪传播到西方后经刘若愚等汉学家阐释得到了再创造.通过对刘若愚有关“......
刘若愚和叶维廉以现代学术范式重构中国诗学,确立了中国美学的当代价值,为解决中国诗学的“失语症”问题建立独特的本土话语理论体......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一直是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热门课题。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李商隐......
在当代中西不同的话语环境中,中国古代文论得到了来自不同视角的阐释。本论文以刘若愚先生的《中国文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本土学者的......
明末宫廷史事研究的力作——《酌中志》评介,Comments on Zhuo Zhong Zhi, A Famous Work of Research on Palace History of Late
明末宦官刘若愚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用13年时间陆续写成一部颇具特色的明代杂史--《酌中志》,给后人留下了明末宫廷政......
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论述的形上理论实质乃是一种超越性理论,它要求文学要从对具体物象的描绘中超越到“象外之象”,达到对整......
在明代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中,有一朵奇葩,就是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该书涉及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社会尤其是宫廷......
旧时,《民俗研究》杂志曾刊载了笔者拙稿《关于雪橇的二则史料》(见1990年第2期),所录二则,一出自《明宫史》(明人吕毖自刘若愚《......
刘若愚将中国传统的批评文学分成了六种,分别称为形上论、决定论、表现论、技巧论、审美论以及实用论。在《中国文学理论》中,形上......
刘若愚是著名关籍华裔学者,他英译的中国古诗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从意义优先,兼顾风格,使用“破格”法翻译古诗中的意象、典故......
李商隐的诗作以“用典繁复,意境曲折”著称,典故的翻译和意境的呈现,是李商隐诗歌翻译的一个难点。本文将结合李商隐诗的圉内翻译现状......
《明宫史》是明人吕毖从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的二十四卷里选出的其中的第十六卷到第二十卷。《酌中志》的作者是明朝宦......
进入中西异质文化圈之后的比较文学,其比较的对象与背景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字体系,美国汉学家刘......
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学界所经历的曲折命运却难以让炎黄子孙乐观.中西比较文学的先行者,美国汉学家刘......
著名的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先生架起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他几十年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过程中,翻译一直是他煞费苦心.倾注......
中国古代文论英译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术语指向不明、评论的诗化语言等难以把握的特殊情况,给中国古代文论的译介带来极大不便。刘......
刘若愚是誉满全球的汉学家,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中西诗学的会同之路,他也努力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向西方世界的读者介绍......
在中西比较诗学草创之初,寻求中国古代文论的潜体系,并将其与当代西方诗学加以比较、综合,是刘若愚苦心孤诣的学术追求。《中国文......
评《中国文学理论》毛庆耆,谭志图一、一部颇有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刘若愚先生所著《中国文学理论》,1975年出英文版,1977年未经作者同意而被人......
刘若愚,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获得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则长期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种从中......
刘若愚(James J.Y.Liu)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美国华裔学者,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学和诗学的过程中,刘若......
刘若愚是名满天下的美籍华裔比较文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注并发表了大量论文。它的比较诗学体系在西方汉......
<正>在任何时代,休闲娱乐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处于不同阶层、地位的人们,其休闲娱乐方式既有很多共同性,又存在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在多年的研究中,将境界一词作为诗歌、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将其作为建构他的诗观、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文......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一直是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热门课题。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李......
<正>中国古代文论历史久远、含蕴深刻,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学宝藏。随着时代发展,国内文艺理论界对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
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和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两人,在诗词创作和中西诗学比较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两位学者,以开放的姿态和崭新......
关于什么是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趋于一致:如果说诗学是文学理论的另一种称谓,那么比较诗学则是对文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在西方从事中国古典文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有大量的翻译实践,也提出了一些翻译理论。学界对他的......
在海外华裔学者中,尤其是比较学界,刘若愚和张隆溪都是很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在大陆也很受欢迎。但是他们的研究路向有所不同,......
<正>有历史学者曾指出,人类的饮食行为绝对不只是「纯粹生物性」的行为而已,我们的心和脑都跟肠胃紧密相连。所以,饮食不只是生理......
本文认为国内刘若愚(James J.Y.Liu,1926-1986)研究理应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刘若愚中国文学批评思想的评价及研究;二是对刘若愚英......
<正> 中国的傀儡戏历史极其悠久,早在汉代已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书》所载之“丧家乐”之“魁(木壘)”。唐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刺激......
刘若愚(James J. Y. Liu, 1926—1986)是著名的美国华裔比较文学学者。美国华裔文史学界素有'东夏西刘'之称,'东夏......
<正>民以食为天。吃,原是一件顶大的事情。曾经拜读过这样的文字:且不说全国各地,在北京还叫北平的时候,仅前门,便已经是美食的聚......
北京三里河清真寺的《重修清真寺碑记》,刻于明代天启年间,据碑文载,三里河清真寺的主要创建人是明万历年间的大太监李寿;天启年间......
《中国文学理论》是刘若愚的第五部英文专著。在该书中,刘若愚不但借鉴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体系进行建构,而且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