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礼贤相关论文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他一生翻译了十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太乙金华宗旨》是其中唯一一部道教经......
20世纪初,西方文明陷入危机,儒学重受关注。以德国为例,虽然“抑孔”话语依然大有市场,但尊孔呼声也明显增多,尤其是卫礼贤大大推动了德......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奈达已经将其运用到圣经的实际翻译工作中。而我国的儒家经典《论语》被......
近代青岛出现过两个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卫礼贤以礼贤书院及尊孔文社为纽带,掀起了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杨振声以国立青岛大学......
本文分析了《道德经》在德国的接受过程,并对卫礼贤和德博的《道德经》德译本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本文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围绕《道德经......
(*1873,U1930)Geboren in Stuttgart, studierte evangelische Theologie und ging 1899 als Missionar nach Qingdao(Tsingtau).B......
从实际影响来看,卫礼贤(或为尉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一生最大的成就无疑是他的《易经》德文译本(I Ging. Das Buch d......
近读《读书》杂志今年第六期申荷永先生的《心理学理解的桥梁》一文及林泠先生的《“构成灵魂的……是幽微的闪烁”》,发现有几处谬......
回顾中国20世纪的文化史和学术史,“西学东渐”无疑是一条重要线索和脉络,但是,在这种进程中,人们可能会忽视另一种新的文化取向正......
《易经》被誉为百经之始和中华文化之源。这部经典之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西方广泛传播。迄今为止,《易经》的英译本已有100余种......
本文主要探讨日耳曼语言在山东青岛的传播,在了解青岛历史的基础上探讨青岛本地文化与日耳曼文化的联系。
This article mainly d......
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提出孙悟空形象来自印度神猴哈奴曼,这是20世纪孙悟空形象研究的一大突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罗伯特·穆齐尔(Roben Musil,[880-1942),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奥地利文坛贡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杰出的小说大师。他的未能终稿的长篇《没......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伴随着列强的铁蹄,很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名为传经布道,实则推行文化侵略。但是,却有这样一位德国传教士,抱着......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是一部凝练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对天地、生死、人伦等方面看法的恢宏巨著,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语......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
摘 要:“立象以尽意”是《周易》独特的思维表达,立象旨在以实寓虚,虚实相生,《周易》英译本对意象的翻译也存在重实和重虚两个方面。......
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1873-1930) 是德国著名的汉学家。他在致力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西方翻译介绍的大......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它的巨大魅力和影响至今仍渗入中国人日常......
2.荣格分析心理学与内丹术 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在本世纪初,一本专言道教内丹养生功法的书《太乙金华密旨》经由当时来华传教的......
理查德·卫礼贤(Richaid Wilhelm)是德国著名的汉学家、传教士.1899年,他以同善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了被德国占领的中国青岛,从事教......
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大家之一,卡西尔(Cassirer, Ernst, 1874-1945)在希特勒上台后曾有名言:“这是德国的末日.”随即弃汉堡大学校......
在近代西方在华传教史上 ,传教士往往充当了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角色。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热心沟通中西文化 ,为传播近代科学尽力 ,卫......
德国杰出的翻译家和汉学学者卫礼贤为中国文化在欧洲特别是德语地区的传播和接受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对此作了详细记述,并希望通......
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卫礼贤为中国历史文化在德语区的传播以及德国文化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对此做了详细......
本文旨在探讨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翻译观之于今天翻译学的意义。首先,对本雅明的翻译观进行阐述,着重论述他特有的动态的、前......
藏族作家阿来是享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西、葡、韩、越等20多种语言,在东西方广为传播。......
卫礼贤是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在华20多年潜心研究中西传绕吏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独特而深......
在青岛乃至在中国,卫礼贤都是一个众所熟知的名字。他是德国乃至欧洲著名的翻译家、汉学家和侨易学家,身上带着季羡林等中国学者给......
卫礼贤是近代德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之一。他在中国前后共果了25年之久,长期的中国文化浸润使他深深的热爱上了它,他甚至不无自豪地公......
鉴于“北辰”和“天”的意象关联在德语语境中的缺省和20世纪初德语读者对中国文化前见的缺乏,卫礼贤在翻译《论语》时,用诠释性的......
摘要:从德国传教士、翻译家卫礼贤所受教育、知识累积和思想养成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诸方面,考察其译介中国文......
在经历了后现代的解构大潮后,"立场"成了人们争议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比较文学的立场问题与生俱来,鲜明突出,比较文学从创建之初......
自16世纪开始。在耶稣会传教士穿针引线之下,西方易学与汉学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德国卫礼贤翻译先秦儒、道经典,发现《易经》的特殊地......
卫礼贤与辜鸿铭有过交往,他对辜鸿铭的评价可以分为前后期,前期高度评价,后期颇多批评。尽管如此,他始终认同辜氏著名学者的地位,......
对心灵的关注与救赎,使荣格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偏见,与道家思想相遇。道家思想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自己。这......
本文选择近代中国两名重要的德国传教士安治泰与卫礼贤为研究个案,探讨他们在近代德国已建构完成的民族国家背景下,是如何肩负传播......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1899年来到中国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却极力尊崇中国文化,主张西方学 习......
本文基于以下前提而撰:苏格兰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汉学家理雅各在翻译、阐释、出版"四书五经"时为后世的儒教与道家经典的汉学翻译......
卫礼贤从传教士到翻译家再到汉学家,一路走来角色的转变正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程度不断加深的证明。卫礼贤译过的中国经典非常之......
在<中国心灵>和<中国经济心理>两部著作中,卫礼贤对"中国智慧"的博大精神作出了深刻阐释,体现了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的......
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尉礼贤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观点以其独特深刻的分析而引人注目.他认为中国文化揭示了一个本质上趋向和谐的理......
1956年,德国迪德利希出版社(DiederichsVerlag)出了一本当代名人传记,这本传记的副标题颇为奇特:《中西传道人》(DergeistigeMittl......
《周易》理雅各译本和卫礼贤/贝恩斯译本是《周易》重要的英译本。这两个迥然各异的译本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译者处于不同的历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