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三相关论文
王策三教授在《教学论稿》中说到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
一、要澄清核心概念“减负”是近段时间大力推行的教育政策之一。但随着政府推行“减负”、治理课外培训机构持续发力,教育界内外......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考的反思和批判集中在“反应试教育”的旗帜下。王策三先生较早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就个体成长而言,实则并没有......
【正】王策三先生著的《教学论稿》中谈到教学有七大原则,是进行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们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
<正>王老师常说"中国智慧的精华是中庸""什么是‘中庸’?我认同冯友兰的说法:‘中庸’就是‘恰到好处’"。但是,如果做不到中庸呢?......
<正>王策三老师离开了我们。他谈笑风生的身影和奕奕神采像电影一样,反反复复地在我的脑海中放映。27年来,王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关......
<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论基本原理研究队伍中,我是后学晚进。1995年,我到北师大跟随裴娣娜教授攻读教学论硕士学位时,王策三先生......
<正>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管理之类的词语已经存在于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体系之中,而且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些......
一、四次争鸣回眸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争,影响较大的共有四次。第一次由王策三教授和钟启泉教授这两位教育界重量级人物......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2019年1月5日,王策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恢复全面发展教育权威——王策三新世纪教育文存》首发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
<正>(一)成尚荣先生在2006年曾这样对语文日常课堂进行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
根据范式的通则,即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笔者认为,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是教学研究的目的-手段范式的创始人,在他之前属于教学研......
【正】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唯其如此,建国40多年来,我......
本刊自2004年第10期开设了“焦点对话”栏目,刊发王策三教授和钟启泉教授等人围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教育思潮问题所......
<正>最近,王策三、孙喜亭、刘硕著的《基础教育改革论》一书在北京出版。王策三先生在该书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
加强学习,探索教学实验自己的路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王策三一、对教学实验进行研究,从何着手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一)向历......
...
<正>说到教育争鸣与探讨,不能不提起2004年的一场震动全国的南北争论。这场争论直到今日都在不间断地延续——[事件回放]2004年第......
<正>在我和语文味之间关系的表述上,有两个版本:一是"因为程少堂,所以语文味";二是"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且不管这两种表述有......
<正>《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在“焦点对话”栏目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先生等人的几篇学术争鸣......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始建于1928年,是安徽省建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安徽省教育学科高端人才积聚中心,中部地区教育学科的......
一、国内外已有的界定关于国外“有效教学”的界定,国内学者陈晓端、刘立明分别从取向、类型进行了概括。陈晓端将西方学者对“有效......
【正】 作为教育科学一个重要分支的教学论,目前已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然而,毋须讳言,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这一对学科......
<正> 1994-1997年我们在武义县实验中学开展了心理素质教育实验,1998年《教育研究》第2期发表了论文《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
<正>许多人都说王策三先生太高傲。如今,认识、了解了王策三先生,仔细想来,先生的做法不是那种为了体现所谓"个性"而故作姿态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