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相关论文
在以“理实相生:创造美好教育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论坛”上.与会嘉宾共......
《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12期刊登孙金鑫文章指出,一个城市是否成熟,是否宜居,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它有多少公共空间,公园、剧场......
王鹏炜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8期撰文指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有助于儿童通过切身体验加强道德认知,形成特定的态度和......
张红霞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10期撰文指出,成长记录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档案式再现,教师应该通过解读、分析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来......
《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①和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书中选取了陶西平同志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参考》、《中小学管理》、......
何义田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10期撰文指出,新校长到一所学校履职要保持四种"先后有序"思维视角:一是先看背景后看远景。校长到新......
王雄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多样化的共同体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大致包含5个步骤。......
奚洁、张吟春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4期撰文指出,“同课续构”脱胎于传统的教研方式——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让观课教师清楚地看......
邵兴江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3期撰文指出,校长对学校空间领导的缺位,十分不利于高品质学校的建设。校长空间领导力指通过空间......
刘云杉在《中小学管理》2016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我们可以不断地用有吸引力的奖励来强化学生的行为,然而奖励的效用是有限度的,特别是......
李希贵在《中小学管理》2015年第12期撰文指出,既然我们确定课程是学校的产品,是立德树人、成就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依托,那我们就有......
王刚在《中小学管理》第10期上撰文指出,在消费主义日渐盛行之际,过度消费、符号消费等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多重危机,使其呈现出"重形......
李凌艳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8期撰文指出,过去,校长们习惯了从科层管理角度出发,将德育、教学、行政和后勤视为管理学校的几张王......
李小红、姜晓慧、武倩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随着各类场馆越来越多地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场馆教育应以着力提升......
徐福利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6期撰文指出,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是构成基层教师的主体,根据对一些地方性高师院校的调查,......
王远关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5期撰文指出,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地方行政部门通过行政......
窦桂梅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7期撰文指出,要让“教”实现从面向群体到面向个体的跨越,首先要求教育者完成教育心态的转变,即教育......
谢凡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7期撰文指出,当我们忙着为孩子规划课程、规划专业、规划所谓的成功人生时,不要忽略了对生命本真的追......
谢凡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7期撰文指出,教育要站在时代的旗帜下回归本源,处理好技术与情感的关系。当我们应用技术、迷恋技术......
李政涛、文娟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视频与图像时代,学校管理要培养学生“视频图像学习力”。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
《中小学管理》,田冬,2018年第2期这些年来,很多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路径着力培养自己的气质,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文化。守住学......
孙芳琳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科学习状况构建适合的学习小组......
孙金鑫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11期上撰文指出,许多校长具有一定领导力,但只有那些能让学生和学校取得较大进步的领导力,才可能是增......
程晋宽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11期上撰文指出,教育变革是学校充满活力的基础与动力,但实际操作起来远比多数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史志乐在《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除了从顶层设计层面来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文化上的营造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充......
多年前,笔者还是一名教师时,偶尔翻阅到《中小学管理》杂志,其简约、凝练、理性而又不失生命关怀的风格,立即吸引了我。成为其编辑部的......
2011年9月25—26日,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北京......
《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2期刊发季苹《从起点到评价:学校特色建设过程的思考》一文,指出,评价一所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前提是保证不让一个教师掉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小莲老师在《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3期的《校本管理理念:不让......
本来,“教师即研究者”的倡导和实施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但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何谓研究”、“教师应......
沙培宁在2010年第8期《中小学管理》上撰文提出,有些校长从学校本位出发,离开学生的发展而求特色,结果造成学校有特色而学生少个性的......
石学斌就“专业表达”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7期中进行了阐述。一、“专业表达”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言说和写作是教师、......
“编研一体”即编辑在编中研、在研中编,编以研为基础、研以编为旨归,编研相融相契、互助互促的一种专业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它是纸......
我国校长留住骨干教师的策略无非就是三条:一是“待遇留人”,二是“感情留人”,三是“事业留人”。(见《中小学管理》,作者:冯大鸣)然而这......
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课堂评价”可以说是一块硬骨头,而我们,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一所2009年成立的新学校,一群平均年龄才27岁的老师,却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9期上撰文指出,为了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当深化对课程......
宏启在《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当前不少地方行政部门为解决"千校一面"问题,提出"一校一品"的学校特色建设要求,理由是学......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而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