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惯习相关论文
陈荣捷《近思录》英译本附有朱熹遗像、译者注、引言、各类序言、选目溯源、《近思录》评论、中国哲学术语翻译、索引表以及注释等......
“熊猫丛书”代表着20世纪后半叶我国为对外宣传中国文学所做出的最大努力。本文从译者惯习角度,以“熊猫丛书”小说中加拿大汉学家......
惯习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核心概念之一,提供了译者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路径。文章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及其惯习理论出发,梳理刘宇昆......
依托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借助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惯习”,文章重点探讨了近代化学史家李乔苹译者惯习形成的社会轨......
从译者惯习角度,以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和《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策略:通过对词汇变异、语......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
随着翻译学中“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的兴起,译者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同时社会学中的惯习概念被用来解释译者的翻译行为.......
目前的社会翻译学可分为描述性社会翻译学、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和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会翻译学。三者不同程度地吸收应用了布迪......
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目前为止,对《阿Q正传》的英译研究多从语言学、目的论、接受美学等角度,从社会......
近年来,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现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家蓝诗玲成功地将鲁迅、张爱玲、韩少功等中国作家的作品译介到英语世界。随着其英......
《伤心咖啡馆之歌》被誉为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最好的作品,出版后受到美国评论界的热烈批评,这部小说迄今有两个中译本,一为......
《伊坦·弗洛美》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作品。她的作品语言优雅、流畅、用词审慎、灵活、生动。吕叔湘是中国著名的语言......
针对五四时期鲁迅先生的翻译实践活动,从译者惯习和翻译规范的视角开展研究。译者惯习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
The Ballad of Sad Café被誉为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最好的作品,出版后受到美国评论界的热烈批评,这部小说迄今有两个中......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来看,译者行为是译者根据个体惯习,通过与翻译规范的互动考量而最终所做抉择的体现。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初期......
从翻译场域视角看,翻译文本建构是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双重影响制约下的产物.蓝诗玲翻译的鲁迅小说, 凸显了翻译文本建构的社会性与......
该文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为视角,分析近代中国翻译家朱生豪的翻译行为.朱生豪是我国近代著名......
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对文化词汇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表意的“多层次”和具有的“超语言信息”给英译......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最新长篇小说,运用“鬼魂叙事”手法,描写了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揭露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出发,运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解析葛浩文英译老舍名作《骆驼祥子》的方法和策略并探析中国文学"走出去"和文化外译......
藏戏是古老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罕有的保持原始形态的剧种,几百年来在藏族地区经久不衰,至今仍深受藏族同胞喜爱。......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一生致力于苏格兰民歌的收集、整理、改编工作,留下了370多篇民谣。国内对于彭......
本文以1993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和2012年出版的《檀香刑》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两部译作中文学方言翻译策略的嬗变规律,......
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以《长恨歌》"片厂"一节为样本,首先从词频统计入手,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对语篇层面产生影响的翻......
译者惯习是翻译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而现有的对译者惯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描述译者的个人历史,缺少对译者所在的集体历史......
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下部)初版于2005—2006年,国内评论界对其毁誉参半。《兄弟》通过对李光头、宋钢两兄弟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本文以布迪厄反思性社会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尝试以描述性方式研究刘宇昆的译者惯习。作者以刘宇昆的《三体》英译为个案,首先分析了......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具有的社会属性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翻译学界开始从社会学角度探索翻译现象,带来了全......
译者惯习是翻译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译者惯习在社会语境和翻译规范制约下形成,具有自上而下的被结构性,但译者的翻译活动又对社会语......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惯习"的引入及其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关系研究把翻译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承认两者之间的互......
为使人们从新的理论视角对译者行为有更为全面的理解,以描述翻译学翻译规范和译者惯习理论为依据,探究译者在所处翻译场域内规范规......
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风格及翻译策略,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这两部翻译......
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以余国藩《西游记》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惯习如何在文本选择、译者态度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影响译者的翻译......
Simeoni开启了对"译者惯习"的研究,将惯习概念引入翻译研究。本文回顾了Simeoni主要的翻译社会学观点,包括惯习在社会体系中的核心......
本文着重梳理了古安维克对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主要概念的阐述和运用。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古安维克集中呈现了他对布迪厄的"场域......
翻译社会学中的"译者惯习"理论为翻译研究者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分析工具。陈来元、胡明在《迷宫案》汉......
任何译者的翻译实践都是在译者惯习的支配下进行的,译者惯习的形成有其历史性和社会性。巫宁坤的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社会经历形......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是翻译社会学研究视域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本文通过分析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的源起、本质特征及其在翻译场域内的......
本文以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为依托,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鲁迅小说全集》英译为案例,探讨蓝诗玲在接受教育、学术研究、工作......
本文尝试探讨余华作品主要英译者、英籍汉学家白亚仁的译者惯习,具体体现在翻译选材、翻译观、翻译策略三方面。白亚仁偏爱翻译反......
自1952年张爱玲首次将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翻译到华人世界以来,该小说现已有三十几个中译本,其中李文俊与张爱玲译本颇具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