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段相关论文
...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第二部......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出现了下面这一幕情景。 在对第七自然段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朗......
问: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幸福在哪里》中有个句子,“面面相觑”一词用得妥当吗,请教一下。该课文第10至13自然段是: ......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我们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将汉字学知识,适度地运用到汉字教学中,真正将......
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务必明晰三个策略。 一、落实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
“学须有疑。”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落实却大有讲究。要而论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质疑要......
教材简介:《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节目质量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电视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
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在《城市的标识》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文章的开篇,作者用了6个自然段来展......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58-01 一、案例背景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有21个自......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和多媒体的配合,将学生引进个性化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一、 直奔重点,凸显人物形象 1.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简单地说一说。(时间、地点、人......
一、紧扣环境,创设情境 1 出示废墟罔片,描述: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四川汶川,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2 引读第2自然段......
所谓“齐读”,强调的是一个“齐”字,为了保证整齐,学生一方面要放大声音,一方面要一字一顿,如此训练下去,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学生“唱读”......
一、情感铺垫——体会编写《国榷》的艰辛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2 为了这坚定的信念,他写了一部什么......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你先拿起文章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如果有读不懂的,先在小组里交流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请小组里......
【教学片段一】 师: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学生交流画......
一、 捕捉文章亮点,及时引导感悟 好文章的作者深谙写作之道,以至于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天衣无缝,宛若天成。解读文本要观照文本的写......
打造诗意语文,营造诗意课堂,让诗意语文还原于诗意的课堂,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性、灵性和悟性的魅力课堂。 在诗意语言中享受美 ......
一、 扬帆启航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引读第1自然段第1~3句),再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远......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来?可以圈圈画画,做些批注。(学生......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故事距今久远,学生对大禹治水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英雄在学生心中丰满、挺......
一、 动手动口,走进文本 1. 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异兽珍禽 2.......
苏教版三上《哪吒闹海》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文。我们不妨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审读。 一闹:哪吒为什么不直接闯入龙宫教训龙王父子......
一、欣赏“喜鹊登枝”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 2......
[板块一]桂花香 1 导入:桂花雨是作者童年记忆里最安的雨,美就美在它的雨点儿是——桂花。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答:想)那就快去......
[片段一] 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配乐)就这样,一段美好的爱情即将产生了。谁愿意来读?(指名读) 师:(点词变红)心眼儿好,又能吃......
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确定性,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以生为本,追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 ......
一、 情景导入,导读文本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们见过樟树吗?谁来说说你对樟树的了解? ......
片段仿写,是三年级学生仿照课文,练习起步习作的开始。在这起始阶段,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关习作的“双基”教学,以打好基础,教......
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课文。“衣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有三处写到“鼓鼓”的衣袋,显示了“小道具,大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情感的培养应拒绝呐喊,摒弃说教,坚持用语文的方式——以读为本,去熏染学生心灵,让美好于无痕处暗自生长。以读......
苏教版一下《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懂得一个道理 《蚂蚁和蝈......
苏教版二下《沉香救母(二)》一课,描写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
一、以课文为源点击留白抒童心 课本是低年级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沃土课堂内指导学生小练笔的价值则取决于教师能有效地利用隐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