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钧相关论文
本文详细分析了许钧的翻译文化观点的缘起、特征、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本文认为许钧的翻译文化观点形成于其语言转换观与巴斯奈特文......
20世纪90年代,译者主体性才开始受到我国学者关注和研究,但翻译主体的能动程度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可读性,而译者主体的能动性又......
1996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综述林璋一1996年上半年,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像往常一样,学者们各自沿着自己兴趣的轨迹平稳地探讨译学问题。可是,到了下......
1997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综述林璋一1996年下半年开始的那场关于“翻译学”的讨论,似乎热度不减,探讨“翻译学”框架及理论走向的文章依然引人注......
<正>译林版《追忆似水年华》①全译本(十五人合译)问世(1989—1991)二十年后,2010年4、5月间同一家出版社又推出了徐和瑾独译的前......
作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家,林纾和鲁迅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对于他们的翻译,学......
近年来,随着翻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独特的角色,翻译质量,尤其是文学翻译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
人性中有一些带着神性之光的情感,让我流连。那种由衷的悔过、愧疚、负罪感、救赎努力总让我看到天堂之光。 近来,媒体上有关“中......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不断地走向未知,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逐渐走进作家心灵世界。作家、译者、读......
作者在文章中强调,中国译学观念的现代化,要保持和发扬中国译论的传统和特色;文学翻译研究要紧密结合文学翻译的实践;文学翻译家是......
内容摘要:在学术界日益关注非洲文学的背景下,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书写非洲的文学作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推进对非洲文学的深入......
编者按: 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和各类媒体中都能找到。捷克裔法国小说家米兰·昆德拉通过在......
摘要 本文通过对翻译的定义、忠实原则以及如何对待西方译论等一些有争议的个案的分析,强调了在翻译研究中坚持辩证观的重要性。 ......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语境,20世纪90年代,围绕英国的文学作品《红与黑》汉译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造成中国翻译界深刻的影响。通过......
综观世界各国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理论家侧重于研究翻译的实际操作层面,而对于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研究却十分匮乏。通过回顾为数不......
摘要文本意义来源于三个方面:作者原意,文本,还有读者,这三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文本意义的构建。文本意义来源的多元性,决定了译者......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清末民初严复的西学翻译活动,笔者运用操纵学派的理论分析了晚清盛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对严复西学翻译活动的影响......
摘要 “化境”说是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核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的翻译界所瞩目,经常与严复的“信、达、雅”和傅雷先生的“神......
摘 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是由来已久。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翻译的五大本质特征,即社会性、文化性、......
当上海书展最大牌的嘉宾、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出现在自己的签售会现场时,这里早已被读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此......
许钧教授的《翻译论》作为中国翻译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融合了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回答了何为译、为何译......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
对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许钧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中,许均教授回顾了他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杭州音乐圈目前有三十余支独立音乐乐队,成百上千的独立音乐人,他们或被大众知晓,例如许钧的树乐队,也有不少江湖中的“隐士”;他们或把......
许钧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30多部法国文学与社科著作在国内文学界和......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一个教育论坛上,南京大学许钧教授提出了教育的“亭亭玉立”论。许教授认为:教育既然以“树人”为目的,就不应当让......
这篇论文研究的是翻译批评。尽管其意义人所共知,翻译批评却并不多。而且,很多批评家只满足于译文与原文的比较,进行“挑错”式的批评......
人文学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情怀与担当。学者情怀,可以从学科情怀、人文情怀和人类情怀三个层面来体现,集中表现为一种勇......
许钧教授的《翻译论》汇集了诸多名家的译论精华,融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多种方法于一体。从整体思考、理论互动、视点、理论与实......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除了两种不同的语言造成的困难之外,文化的差异也对译者提出了诸多挑战。在对翻译的不断探索中,译者总是置......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对翻译而言,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翻译活动健康开展的监督与保障,翻译批评也凸显出重要的理......
本文对中国当代两个影响较大的翻译评论事件进行了比较,一是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讨论,二是由2004年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村上春......